学校登记"副科级以上"家长信息 靠这能防滥权给孩子加分?

新闻资讯 / 作者:网络 / 来源:网络 / 浏览:105

01

2019-05

原标题:登记“副科级以上”家长信息,靠这能防住违规加分?

▲学校回应“登记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家长信息”:防滥用职权。 新京报“我们视频”出品。

最近,有微博用户发文称,山西朔州市朔城区第七中学要求初三年级班主任“摸清”学生家长任职信息,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的要进行登记上报。对此,4月30日下午,该校党支部书记刘禅表示,此行为是学校执行区教育局要求,防止有干部滥用职权给孩子考试加分;朔城区教育局回应:此行为不妥,将叫停统计工作。

其实,类似的出格操作,不是第一次了。此前,就有幼儿园要求学生画出自家车标,还有的寒假作业要求学生画自家房子、介绍自家小区、分清自住房还是租赁房…… 这些“过分”要求的背后,也许有着正当的目的或理由,但是很明显,方式跑偏了。

无论是家长的职位信息,还是住房信息,都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,即使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教育局,也不能以各种“为了学生”的名义,去轻易碰触。

先发布通知,遭受质疑后又匆匆撤去,这其实恰恰反映了,当地教育部门在工作方式上,缺乏周全考虑,有着“目的先行”的倾向。通过统计家长任职的方式,来预防滥用职权加分,其实本身就已经涉嫌滥用职权了。

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门,很多时候就是因为“重目的,轻方式”,导致一些执法或日常工作的开展,不经意间就触碰了违规的边缘。因此,一定要摆脱这种工作思路:只要目的是正当的,手段就无所谓了。

而且,一旦方式跑偏,往往难以实现初衷,或者说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就当地教育局这次为了规避干部子女违规加分,断然采取统计学生家长任职的做法,完全就是在迂回作战。治理违规加分的乱象,关键点和根本之处仍在于加分制度本身。如果加分的整个流程能做到严格的审核和把关,充分凸显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学生家长到底是什么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?

换句换说,如果在加分环节,都无法预防一些手握资源和权力的家长暗箱操作,那么了解了家长的身份后,就一定有底气再将结果改回来吗?所以,根本来说,整治加分作弊,还是应直面问题,对症下药。

希望当地教育部门能够从这次“自我整改”中反思经验和教训,用正确的方式开展善意的工作。同时,有过类似越界操作和类似工作思路的管理部门,也能够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□与归(媒体人)

编辑 孟然 校对 危卓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本站联系删除。

市场商务

023-85238885

客服热线

400-008-2859

欢迎关注龙智造工业云平台